关于学院
新闻公告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学术科研
研究中心
国际交流
学生发展
党建工会
友情链接
【中宏网】罗立彬:深圳先行先试国际化营商环境前瞻
日期:2020-10-30 浏览次数: 字号:[ ]

    10月27日下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罗立彬应邀出席中宏论坛第八场在线研讨,并发表主题演讲。



    近日,中国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风向标意义令世界瞩目。10月27日下午,聚焦"深圳改革再出发——解读中国区域经济治理与高质量发展新逻辑"主题,中宏论坛第八场在线研讨会召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罗立彬应邀出席中宏论坛第八场在线研讨,并发表主题演讲。


  罗立彬从双循环新格局出发,深度揭示了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客观必然性,尤其是深圳成功经验所蕴含的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宝贵经验与制胜之道,以及未来先行先试亟待改革攻坚的营商环境新课题与应对之策。

  以下是罗立彬发言:

  一、营商环境历来重要,当前环境下更是如此

  一是国内要素结构变化背景下的需要。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目前已经不是一个劳动力丰裕型经济体,资本开始成为最为丰裕的生产要素;虽然中国有市场大、潜力大、产业完备的优势,但是和之前相比,资本如果在国内配置,就会感觉获得收益的难度比以前更大,需要改善营商环境来降低制度成本,尽力改善资本的回报率。

  二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需要。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多企业家精神来试错,尤其是在一些没有太多先行者经验可以借鉴的新领域,更需要企业家精神来试错去提供商业模式创新。但是在任何新兴产业中,先行者都可能经历一种被"无偿占用"的市场失灵,也就是先行者或者创新者在先行过程中出现的不足、经验和教训,可能被后来者观察和学习,应用并取得成功,这个过程中先行者其实有所贡献,却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从这个角度讲,先行者或者创新者是有正外部性的,就会出现"创新"的"生产过少"问题,创新不足。我们需要更好的营商环境来保护并鼓励更多人去试错和创新,才能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是发挥中国优势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需要。中国具备全球独一无二的优势国情——"人均中等,总量巨大",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在中等收入阶段就总量全球领先的经济体,中等意味着有较大潜力,人均一万美元,而发达经济体人均收入都在四万美元左右,中国还有增长潜力,但是同时经济总量占全球16%,预计今年还会提高一个百分点。这种大的经济总量可以产生引力,吸引全球优势资源进来为中国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服务并获得回报。这种优势是因为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的特殊国情,所以是独一无二的。但是要发挥这一优势,就需要扩大开放,才能成为全球优质资源的引力场,吸引他们到中国来实现经济循环,并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如果说以前中国的优势在于用不可国际移动的低成本劳动力吸引全球资本和技术来结合,现在就是依靠中等收入的潜力以及大市场的引力来实现。而在这个过程中,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既要用好的营商环境来吸引和保障全球优势资源到国内循环,又要用全球多元化的优势资源在国内的竞争合作来促进国内营商环境的改善。

  二、深圳过去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营商环境改善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就讲,过去四十年,深圳成为"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用40年的时间走过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些都是经济特区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对于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出十条宝贵经验。是因为坚持了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使法治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实现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

  学习这十条经验,有一点我觉得印象特别深刻,就是深圳特区在过去几十年中,是在通过改革的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通过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来告诉人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去40年,深圳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地区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从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我觉得这些举措和这些成就,都在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也可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二是深圳过去发展的这些实践,其实从大的方面说,都是在不断的改善营商环境,比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等,都是在降低人们创新创业的各种成本,鼓励人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并提供相应合理合法的回报。甚至可以说,过去40年,深圳就是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实现更大发展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开头就讲到,我们"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团结奋进。"可见,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对在全国全社会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有重要意义。这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我觉得是对深圳过去改革成就的肯定,也是在新时代赋予深圳更大的责任,也为推进深圳继续向前发展带来了机遇。而"先行示范区"的提法也说明作为先行者,深圳要为其他地区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示范作用。

  实施方案提出6大任务19项具体措施,其中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一个单独的任务,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任务并列放置,可以看出对营商环境培育的重视。我看了这个实施方案之后有两个感受,一是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伟大实践,无论指导思想、工作原则、还是具体任务和举措,都可以看出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一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示范区,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总体方向;二是六大任务,包括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从广泛意义上讲,都可以被认为是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因为他们本质上都是在要素、制度、技术、市场、支撑性服务、空间等方面放松合理营商的约束。三是在具体有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个部分,我觉得改革的力度也蛮大的,也是涉及到非常关键的重要领域。比如提到要"放宽能源、电信、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教育"等领域市场准入,这个在我的理解当中,特别有利于降低营商成本,比如我们有相关案例表明,中国目前成本较高的环节很多都和能源有关,如果放宽市场准入,就有可能在这个关键领域降低成本,从而巩固甚至提高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再如,教育领域如果放宽市场准入,(其实在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系那部分还提到了创新医疗服务体系,扩大办学自主权等内容,和这个都是相关的),会有利于中国缓解服务贸易逆差,也对于人才培养、人力资本积累会产生特别重要的长期影响,这些措施如果实施顺利,也会内生的影响到营商环境;"打造知识产权标杆城市",这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保障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有重要作用,因为这可以促使创新活动更好的获得应有的回报,创新成果不再是一个公共产品,有了合理的回报,企业就可以去投入到创新活动当中,从而使市场在这个领域的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应该比较有利于深圳吸引人才等创新资源进入企业,因为企业很多时候吸引不来创新人才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收入不够,二是编制、晋升空间和渠道以及公共基础服务方面无法提供和事业单位相同的待遇,这次实施方法中提到赋予深圳在干部和机构管理、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等方面的更大自主权,希望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些作用。


学者视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